
我是一个没有福报的人,总是“求而不得”。
诵经念咒可以消业带来转机,那么我就诵经念咒;放生可以提升福报,那么我就去放生;布施可以提升福报,那么我就去布施。一切的一切,都在为得到什么而去做。
没有真正发心去做,没有忘记“我得到”去做。对我好的,我就去做;对我不好的,就不去做。似乎忘记了当下正在做的,离大道越来越远。
感觉自己越来越像精致的利己主义者。
自诩自己为修行人。自己所谓的淡泊名利,只不过是失败的借口而已;自己所谓的自律,好像也成了一种“追求”,往往忘了本质的过程。
到底怎么做?老师说,善业也需要福报。
假如没有“得到”,自己可以去做吗?诵经念咒为了得到,放生为了得到,帮助别人为了得到。如果得不到,想都不会去想。

《禅门公案·梁武帝与达摩祖师对话》
祖泛重溟,凡三周寒暑,达于南海。实梁普通七年庚子岁,九月二十一日也。
广州刺史萧昂,具礼迎供。表闻武帝,帝遣使斋诏迎请。以十月一日至金陵,
帝问曰:“朕即位以来,造寺写经,度僧不可胜记,有何功德?
祖曰:“并无功德。”
帝曰:“何以无功德?”
祖曰:“此但人天小果,有漏之因,如影随形,虽有非实。”
帝曰:“如何是真功德。”
祖曰:“净智妙圆,体自空寂,如是功德,不以世求。”
帝又问:“如何是圣谛第一义?”
祖曰:“廓然无圣。”
帝曰:“对朕者谁?”
祖曰:“不识。”
帝不悟。祖知机不契,是月十九日,潜回江北。
十一月二十三日,届洛阳,寓止嵩山少林寺。面壁而坐终日默然,人莫之测,谓之壁观婆罗门。

自己有没有从内心生发出帮助别人的心?答案显而易见。口号喊的很响亮,可是实际呢?不求回报去做?实事求是的回答,很难说。
毫无保留的利他、不需要考虑,那是一种本能反应。
年龄越来越大,遇到事情的时候,第一反应往往就是能给我带来什么?不知道从何时起,滋生出这样的念头,而且越来越强大。
离修行的道路越来越远,烦恼也越来越重。
古有刮骨疗伤、治愈伤病,现今我如何把“私心”拿出来并晒一晒,如何面对“自我”。
福报从哪里来?福报从毫无保留的奉献中来,所有的一切都是与福报相匹配的。既然懂得,又为何过度思虑;如果真的为社会服务,又为何会思虑。
自私就是自私,又何必找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安慰自己。所有的想法都停留在表达上,一旦实际去做,又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去欺骗自己。
如何找回真正的自己?
文/群友
校|中医传媒 版|冰河世纪 审|小医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