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ntents

茶话会:关于放下

 ·  ☕ 3 分钟 · 👀... 阅读

壹 安住

放下,这两个字听起来简单,其实蕴藏着对生活的深层理解。

放下不是放弃,也不是逃避。不是硬生生的丢掉什么,而是一种更清醒、更从容的生活态度。

老师常说“放下”,以前总不太明白这两个字的意思。

就像开车时,心里总想着别的事情,分了神;做事情时也容易一心二用,结果日子过得乱糟糟的。



老树画画:活着,真好!_生活_微博_作品

喝茶去……修行之人必看

直到老师教我“活在当下”: 开车时,就是专心开车;吃饭的时候,就好好吃饭。做一件事,就全神贯注在这件事上。

原来这就是放下,放下那些多余的杂念,不被过去、未来牵扯,只安住于眼前的某一刻。

现在试着这样做,反而觉得身心都轻快、自在了很多。原来踏实做好当下的事,生活就会少很多慌乱,多一份安稳。

贰 体会

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慢慢体会:

一、“放下”到底是放下什么?

1、放下执念: 对“必须怎样的…”强求。

比如总想着这件事必须完美,别人必须认可我。一旦事与愿违,就焦虑痛苦。放下执念,是接受事有缺憾。人没有完美,人有不同,允许生活按它的节奏发生。

2、放下杂念,做事时飘走的心思。

就像我开车时想别的事情。上次去善友那里正好堵车,我又熬不住,开了老师的音档在听。正好被她抓住了,就开始呵斥我:老师叫你开车时就开车,你怎么又开始听音档了?



老树画画,最走心的50幅! 为什么老树画画那么受欢迎?因为他的笔下,就是我们最真实的生活,最真切的感受。而且,他还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超脱于红尘 ...

哎呀,生活中有这样的道友在身边,真的是福报大呀。还有,吃饭时刷手机。看似“高效”,实则让注意点像散了的线,抓不住当下。

老师告诉我,“妄念随它去”。放下杂念,是让心回到正在做的事情上,不被无关的思绪牵着走。

3、放下对过去与未来的牵绊。

总困在过去没有做好的懊恼里或“未来怎样”的担忧里,当下的日子就被架空了。放下是明白:过去已过去,未来还未到,能把握的只有眼前这一刻。

二、放下后,我能收获什么?

1、身心的安稳: 注意力不被杂念撕扯。

做一件事情,就专心投入一件事。心会定在原地,不晃了。就像我现在:开车时只开车,吃饭时只吃饭。少了慌乱,自然觉得“身心自在”。

2、对生活的掌控感。

一心二用时看似忙了很多事,实则每件事都做得不扎实,反而容易出错、累积焦虑 —— 就像老师说的“一地鸡毛”。

当初老师说的时候,我仔细观察自己,老师就是在说我。专注当下时,每一件事都做的清晰、踏实,生活的秩序感会慢慢回来,人也更有底气了。

3、对“当下”的感知力。觉知

放下杂念后,才能真正尝到饭菜的香,感受到开车时的平稳节奏,体会到静坐时的呼吸起伏。

这些细微的美好,以前被杂念盖住了。现在能实实在在感受到,日子也会变得有滋味。

我们体会下,今天早座上听到的“佛陀吃橘子”的故事。我吃橘子几十年,从来不知道橘子有几瓣?阿弥陀佛,共修真好,谢谢老师!



图片

4、减少内耗。

很多痛苦源于“想的太多” —— 纠结过去,焦虑未来,不满当下。放下这些,就像给心里的耗能机器关了电。省下的力气能用来好好生活,人会更轻松、有活力。

例如我在去年天最冷的时候,谨遵老师教诲,开始七天辟谷。那天,正好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。

我妹妹叫我到她没有开始装修的房子打扫卫生,其实是清理砖头很重的体力活。我请了俩个小工,我们一起干。有很多的砖头碎片,是很重的活。

我就开开心心的,没感觉饿呀。因为老师告诉我:一个人,只有妄念能够消耗70%的能量,体力活是消耗不了能量的。又一次见证了老师的教言。

其实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已经践行放下了,有待持续的努力学习、练习,最终会远离烦恼,实现心中的大圆满。

感恩老师,感恩每一位伙伴们。能遇见你们是我的大福报,今生不放弃乃至生生世世!



文/映月

校|中医传媒 版|冰河世纪 审|小医生

分享